】 【打 印】 
中電大數據分析 及早修樹免干擾供電
http://www.CRNTT.com   2023-07-11 15:08:49


農林管理預測系統結合地理資訊系統(GIS)技術,記錄中電架空電纜範圍內樹木的資料,以預測樹木生長情況。(大公報)
  中評社香港7月11日電/大公報報導,郊野地區綠樹成蔭、空氣新鮮,最受行山愛好者歡迎,但若樹木生長位置靠近架空電纜、樹枝過高又未及時修剪,極可能干擾電纜供電,造成電壓不穩甚至停電的情況。

  為及早識別可能對電纜構成風險的樹木,中電研發農林管理預測系統,記錄中電架空電纜範圍內逾17萬棵樹的資料,利用大數據分析,準確預測樹枝生長情況,幫助修樹隊制訂修樹時間表,預計每年能減省超過150萬元的營運成本。

  每年料省逾150萬營運成本

  “樹枝距離電纜越近,風險越高,若有斷枝恰好跌落在電纜上,甚至可能導致停電。”中華電力輸電及供電業務部北區總監劉浩然表示,中電於2001年成立修樹隊,修剪可能對架空電纜造成干擾的樹木,以保障供電系統穩定,但樹木生長情況難以掌握,為提高工作效率,中電於2019年研發農林管理預測系統,並於去年4月起應用。

  農林管理預測系統結合地理資訊系統(GIS)技術,記錄中電架空電纜範圍內逾17萬棵樹的品種、樹齡及修樹紀錄等資料,通過大數據分析,預測樹木生長情況,以及檢視樹木在現時、未來三個月、未來六個月,三個階段的風險等級評估,辨識對電纜構成潛在風險的樹枝,系統掌握和監察樹木生長情況。

  參與研發系統的香港教育大學地理及環境科學研究講座教授詹志勇表示,研究團隊在中電架空電纜範圍內選取10款常見樹種,包括銀合歡、洋紫荊、木棉、樟樹、血桐、刨花潤楠、苦楝、台灣相思、細葉榕及朴樹,研究不同天氣、溫度、日照及降雨量對樹木新生嫩枝的影響。

  “像銀合歡、洋紫荊、苦楝的生長速度很快,修剪後兩個月可生長達到兩米。”詹志勇說,“這些數據都有助建立數學模型,預測樹木生長‘方程式’,也有助修樹隊編排合適的修樹時間表、善用人手和資源。”

  中電修樹隊隊長、有10年修樹經驗的中電一級資深技術督導員劉威隆說,以前修樹全靠老師傅的記憶和經驗,預估樹木生長情況,“有時覺得是時候修樹,準備了各種攀樹、繩索等工具,終於找到修樹地點,結果發現實際未到要修的程度,白跑一趟。”

  修樹隊現有逾40名隊員,過去一年,透過該系統的預測分析,加上實地視察,修樹隊進行了約8萬樹次的修剪工作。劉威隆說,“現時可更準確預測樹木狀況,避免‘食白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